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南宋名臣真德秀(号西山)的。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句"恍惚精神对大廷"用画面感极强的描写,表现真德秀即便重病在身(恍惚),仍心系朝廷事务。这里的"大廷"指朝廷议政大殿,一个病弱老臣坚持议政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句"妒贤宰相别孙弘"用了历史典故。汉武帝时公孙弘排挤贤臣董仲舒,这里暗指当时宰相史弥远排斥真德秀这样的忠良。用"别孙弘"这种含蓄说法,既点明政治黑暗,又避免直斥当权者。
后两句更见深情。"翘材馆"是汉代招揽人才的地方,这里说真德秀完全配得上国家重用;"下马陵"是董仲舒墓地,借指真德秀的安葬地。意思是:即便朝廷现在要重用他(身入翘材馆),我们也不忍心再去墓地惊扰他。这种"假设活着该多好"的写法,比直接哭坟更令人心酸。
全诗妙在把对个人的哀思与对朝政的批评自然融合。既用"妒贤"点破政治环境,又用"不忍重过"展现真挚情感,用典自然不晦涩,批判尖锐却含蓄,展现了传统诗歌"哀而不伤"的含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