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至芒种前后乳外飞落白绵满院飘扬绝如柳絮名之曰桐绵且咏之(甲子)
青桐花发乳垂枝,飘落轻绵四月时。
淡白多沾么凤翅,清微雅称古琴丝。
石栏梅雨香无定,金井兰风影乍移。
虽让女桑能作茧,也如柳絮耐吟诗。
淡白多沾么凤翅,清微雅称古琴丝。
石栏梅雨香无定,金井兰风影乍移。
虽让女桑能作茧,也如柳絮耐吟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桐花飘絮的唯美景象,充满生活情趣和文人雅致。全诗围绕"桐绵"展开,用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动态的庭院飞絮图。
首联直接点题:青桐树开花时,乳白色的花絮从枝头垂落,在四月天里轻盈飘飞。这里用"乳垂枝"形象写出桐花初绽的娇嫩,"轻绵"二字既写花絮质地,又暗含飘飞姿态。
颔联用两个精巧比喻:淡白的花絮沾在五彩小鸟的翅膀上(么凤即五色雀),清雅的花絮飘落在古琴弦间。前句写色彩对比之美,后句写意境相融之雅,把自然景物与文人雅趣完美结合。
颈联转换视角:石栏边梅雨湿润,桐絮带着若有若无的香气;金井旁兰风吹拂,花絮的影子随风摇曳。通过"香无定""影乍移"的细腻描写,赋予静态景物灵动感,展现出光影香气的微妙变化。
尾联巧妙对比:虽然桐树不像桑树能养蚕结茧(女桑即桑树),但它的飞絮和柳絮一样能激发诗兴。这里用"虽让...也如..."的句式,既谦虚又自信,道出诗人对桐絮的偏爱,也点明创作动机——寻常景物中藏着不寻常的诗意。
全诗最大特点是善用通感:视觉的"淡白"、触觉的"轻绵"、嗅觉的"香无定"、听觉的"古琴丝"交织成多维体验。诗人以科学家般的观察力捕捉桐絮飘落的每个细节,又以艺术家般的表现力将其升华为诗意画面,最终落脚在"耐吟诗"的创作感悟上,展现出对平凡事物之美的深刻洞察。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