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为管香给谏题齐镈拓本
齐镈齐镈,乃出葵丘。
黄河所齧之绝壑,给事家居茂陵获鼎处,并得其鬲与其铎。
为拓镈上文,绿涩墨光错。
首云五月吉丁亥,中云齐师𩍂鲍叔作。
人徵《世本》遗,字补《说文》略。
铭辞百七十又二,《盘庚》、《大诰》同灏噩。
前诗引晋中兴书,比之义颐得钟在太靃。
今再送数难,聊试发一噱。
昔者韦曜郑康成,镈钟大小若相争。
我云二者各自有大小,物之冤雪人讼平。
独怪王肃陈统辈,强谓妇人尚柔不用镈钟声。
如使女器同不迩,邾娷燕姞孰为铭?
况此大钟用享祀,胡然三著姜女名!
又怪杜预解《春秋》,乃云齐桓会地在陈留。
果使兹役非晋地,安得惶遽赴会之晋侯?
况自班固《汉志》来,鄈上久矣名葵邱。
今者齐镈又出此,益信西河攘翟有方舟。
数事皆足证经义,瑰宝真欲胜天球。
无怪好事潘司寇,千金购存攀古廔。
我闻北魏张恩发汤冢,钟磬尽向河中掷。
同出尻脽一片土,兹遭拂拭彼沈溺。
又闻唐时宋沇精于音,塔铃车铎尽能识。
广平文孙知律吕,傥见此者更不释。
噫嘻贱子敢一言,此器千金良不易。
古今出地第二钟,自宣和来难再得。
何不悬置汾阴后土祠,永与焦山周鼎张南北。
黄河所齧之绝壑,给事家居茂陵获鼎处,并得其鬲与其铎。
为拓镈上文,绿涩墨光错。
首云五月吉丁亥,中云齐师𩍂鲍叔作。
人徵《世本》遗,字补《说文》略。
铭辞百七十又二,《盘庚》、《大诰》同灏噩。
前诗引晋中兴书,比之义颐得钟在太靃。
今再送数难,聊试发一噱。
昔者韦曜郑康成,镈钟大小若相争。
我云二者各自有大小,物之冤雪人讼平。
独怪王肃陈统辈,强谓妇人尚柔不用镈钟声。
如使女器同不迩,邾娷燕姞孰为铭?
况此大钟用享祀,胡然三著姜女名!
又怪杜预解《春秋》,乃云齐桓会地在陈留。
果使兹役非晋地,安得惶遽赴会之晋侯?
况自班固《汉志》来,鄈上久矣名葵邱。
今者齐镈又出此,益信西河攘翟有方舟。
数事皆足证经义,瑰宝真欲胜天球。
无怪好事潘司寇,千金购存攀古廔。
我闻北魏张恩发汤冢,钟磬尽向河中掷。
同出尻脽一片土,兹遭拂拭彼沈溺。
又闻唐时宋沇精于音,塔铃车铎尽能识。
广平文孙知律吕,傥见此者更不释。
噫嘻贱子敢一言,此器千金良不易。
古今出地第二钟,自宣和来难再得。
何不悬置汾阴后土祠,永与焦山周鼎张南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吴骞为朋友收藏的古代青铜器"齐镈"拓本所写的题咏作品。全诗通过描述这件珍贵文物,展现出作者的博学和考古情怀。
首先,诗的前半部分详细介绍了这件"齐镈"的来历:它出土于葵丘(今河南境内),与黄河有关;同时描述了这件青铜器的铭文内容、字数等专业信息。作者特别指出这些铭文可以弥补古代典籍的缺漏,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中间部分是全诗最精彩之处,作者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讨论了几个学术争议:比如古代关于钟镈大小的争论,以及古代女子是否可以使用镈钟的考辩。诗人用轻松的口吻说"我云二者各自有大小",就像给这些学术争论"判了个公正"。
接着作者又考证了几个历史地理问题,比如齐桓公会盟的地点究竟在哪里。通过这件新出土的文物,证实了班固《汉书》中的记载是正确的。这些考证显示出作者渊博的学识。
最后一段,诗人用几个历史典故来衬托这件文物的珍贵:北魏时有人把珍贵文物扔进河里,唐代有音乐家能听懂各种钟声。诗人感慨这件文物价值连城,建议应该把它供奉在著名的"汾阴后土祠",让它和著名的"焦山周鼎"一样受到世人景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虽然涉及很多专业考古知识,但作者写得生动活泼,把枯燥的考证变成了有趣的知识探索。通过一件文物,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也体现了学者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诗中既有严谨的考证,又有诗人的浪漫想象,读来既长知识又富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