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看透世俗、选择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这位王山人(山人即隐士)已经坦然接受命运安排,不再留恋红尘俗世。他曾经也想求官谋生("干禄"指谋求官职俸禄),但仕途不顺,索性带着家人搬到深山隐居。
中间四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山居生活的惬意:喝醉了就随意躺在溪边石头上安睡,诗兴来了就靠着草堂吟诗作对。这些动作("眠""倚")显得非常随性自在,溪石"静"与草堂"闲"的环境描写更衬托出远离喧嚣的宁静。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王山人生活的想象:在那山林里应该没什么烦心事,每天就和寺庙的僧人聊聊天、散散步。用"日往还"这样日常化的表述,暗示这种清闲生活已成常态。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醉眠溪石""吟倚草堂"等具体场景,成功塑造出一个超然物外的隐者形象。诗人对简朴山居生活的欣赏,其实也暗含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不要大富大贵,只要心安理得"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