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庄行

长清六月才禾黍,大家小家愁无雨。
草根挑尽木如冬,又见探雏啖野鼠。
沙中稚子哭欲绝,阿爷卧路不能语。
三年长饿一息在,那复余情念儿女。
破屋一叟捣榆皮,我问捣之欲何为?土性多沉糠性浮,榆
末和之可为糜。
极知强活能几时,暂于肠胃勉撑持。
妻子填壑老我存,死者长乐生者饥。
恸哭无声但有泪,瘦骨令人摧肝脾。
道旁一庙有神坐,黄金为身受香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农村遭遇大旱时的悲惨画面,用直白的语言展现了底层百姓在灾难中的挣扎。

开篇用"六月本该长庄稼,家家户户却为不下雨发愁"点明旱灾背景。接着用"草根挖光、树皮剥得像冬天一样光秃秃"、"大人饿得说不出话,孩子饿得直哭"这些触目惊心的细节,像纪录片镜头般真实呈现灾民的生存状态。

诗中特别刻画了两个典型人物:一个是饿得只剩一口气的父亲,明知自己快不行了,却连担心孩子的力气都没有;另一个是捣榆树皮的老汉,明知树皮粥吃了也活不久,但为了多撑一天是一天。这些描写直击人心,让我们看到人在绝境中的无奈与坚韧。

最后用"庙里镀金的神像"与"路边饿死的百姓"形成强烈对比,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暗含尖锐批判——当权者只顾自己享乐,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字都沉甸甸的,像用血泪写成的灾情报告,让人读后既心痛又愤怒。

吕坤

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吕大庄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等,除《呻吟语》、《实政录》外,还有《去伪斋集》等十余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吕坤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作《吕坤全集》是文化典籍整理中的原创性之作。现在宁陵有吕坤篆盖于慎行的墓志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