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二 (辛酉)
中宵闻风声,起视庭树疏。
览彼木始荣,叶落不成墟。
生才已旷世,涉变尤无馀。
承尘留薄寒,内帷有残炉。
过时竟何用,况欲为橧居。
出户见明星,充絮飘长裾。
犹能御羊裘,未可持换铢。
芬芳盆中梅,桠杈窗下株。
爱惜遂及彼,吾怀将何如。
览彼木始荣,叶落不成墟。
生才已旷世,涉变尤无馀。
承尘留薄寒,内帷有残炉。
过时竟何用,况欲为橧居。
出户见明星,充絮飘长裾。
犹能御羊裘,未可持换铢。
芬芳盆中梅,桠杈窗下株。
爱惜遂及彼,吾怀将何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听到风声后,起身观察庭院树木的情景,并由此引发对生命、才华和际遇的深刻思考。
开头四句写实景:半夜听到风声,起来看到庭院树木稀疏。原本茂盛的树木,如今落叶堆积却不成废墟。这里用树木的荣枯暗喻人生起伏。
中间八句是诗人的感慨:拥有旷世才华却生不逢时,就像薄寒中的承尘(天花板)和将熄的炉火。才华过时无用,更别说搭建简陋的住所(橧居)。出门看见明亮的星星,衣衫单薄却还能抵御寒冷,但这份清高不能用来换取钱财。
最后四句回到眼前景物:窗下的梅花芬芳,枝桠横斜。诗人因为爱惜梅花而联想到自身处境,陷入沉思。这里"芬芳"与"桠杈"形成对比,既写梅花的美丽,也暗指人生的复杂。
全诗通过夜观庭树的简单场景,层层递进地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诗人用"风声"、"落叶"、"残炉"等意象营造孤寂氛围,又以"明星"、"梅香"带来一丝光亮,展现了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格的文人形象。最后以开放式结尾,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