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送别友人苏主簿赴任偃师时所作,通过对比与感慨,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赞赏和对官场现实的思考。
首联"我与文雄别,胡然邑吏归"直接点明送别场景:我与这位文采出众的友人分别,他却要去做一个地方小官。用"文雄"(文坛俊杰)与"邑吏"(地方小官)的强烈对比,暗示人才被大材小用的遗憾。
颔联"贤人安下位,鸷鸟欲卑飞"用两个比喻:贤能之人屈居低位,就像猛禽(鸷鸟)不得不低飞。这里既赞美友人如贤人般德才兼备,又如猛禽般能力出众,却不得不接受卑微的职位,暗含对当时用人制度的不满。
颈联"激节轻华冕,移官殉彩衣"展现友人的品格:他坚守节操看轻高官厚禄(华冕),这次调任是为了奉养父母(彩衣指孝养双亲)。这里突出了友人淡泊名利、重视亲情的品质。
尾联"羡君行乐处,从此拜庭闱"转为欣慰的语气:虽然官职不高,但羡慕你能在父母膝下尽孝,享受天伦之乐。"拜庭闱"指在家侍奉父母,诗人认为这比追求功名更有意义。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停留在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惋惜上,而是通过"孝亲比功名更重要"这一价值观的肯定,赋予了这次看似"屈才"的调任以温暖的人情味。这种对亲情价值的推崇,对现代人如何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