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 粉

捣麝成尘,调铅作雪,秦楼一转初试。
露下芙蓉,雨馀篁竹,满镜六朝春思。
仙人掌上,先染了、葱根纤指。
绣领乍湿馀香,金盆缓倾残水。
侵晨宿妆红腻。
拂湖绵、扫眉还未。
残梦关心蝴蝶,欲乾双翅。
不信比来下泪,问玉颊成痕为何事。
索丹青,剩来有几。

现代解析

这首《天香 粉》描绘了一位女子晨起梳妆的细腻场景,通过化妆品和梳洗动作的描写,展现了闺阁生活的精致与淡淡愁绪。

上阕开篇用"捣麝成尘,调铅作雪"形容制作脂粉的过程——麝香被研磨成细尘,铅粉调得像雪一样白。这些化妆品被女子初次试用在"秦楼"(代指闺阁)。接着描写晨间环境:带露的芙蓉、雨后青竹,映照在镜中,让人联想到六朝(南朝)的春日情思。女子先用纤纤玉指蘸取仙人掌(可能指某种化妆品)涂抹,绣花衣领沾上余香,金盆里的洗脸水缓缓倾倒。

下阕转入晨妆过程:隔夜的妆容还带着红晕,她用湖绵(丝绵)擦拭面部,还没开始画眉。此时她想起梦中出现的蝴蝶(象征短暂易逝的快乐),蝴蝶似乎也因她的愁绪而难以振翅。她不相信自己近来常流泪,却看见脸颊上确有泪痕,于是想用丹青(颜料)掩盖,却发现所剩不多。

全诗最妙处在于:
1. 用化妆品串联全篇,把寻常梳妆写出诗意
2. "蝴蝶"意象暗示女子心事,泪痕与脂粉的对比透露出强颜欢笑的无奈
3. 结尾"剩来有几"既指颜料不多,也暗喻青春将逝的惆怅

诗人没有直接写愁,但通过梳妆细节、梦境片段和"泪痕"这个证据,让读者感受到女子隐藏的忧郁,这种含蓄的表达比直抒胸臆更耐人寻味。

郭麟

(1767—1831)清江苏吴江人,字祥伯,号频伽,晚号蘧庵、复庵。一眉色白,人称“郭白眉”。诸生。屡试不第,遂专力于诗古文。醉后画竹石。诗词清隽明秀,尤善言情。有《灵芬馆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