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杭州美景的回忆,同时表达了一种隐逸情怀和人生思考。
开篇"馀杭佳山水"直接点出杭州的秀丽风光,作者用"我昔曾一游"说明这是对往昔游历的回忆。接下来四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田园画卷:隐居的丘园、幽静的池塘、门前茂盛的树木、对岸平整的田地,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岂惟慕巢许"开始转折,巢父和许由是古代著名隐士,伊尹和周公则是辅佐明君的贤臣。这里作者说自己不仅向往隐逸生活,也会谈论治国之道,暗示自己并非完全出世。"母以半闲号"是关键句,解释"半闲道人"这个名号的深意:虽然追求闲适,但不忘家国责任,不会完全放纵享乐。
最后四句是劝诫之语。作者提醒人们:若贪图安逸享乐,就会失去阳刚进取之心。结尾"愿子慎明德"是希望读者注重品德修养,向古代贤人看齐。
全诗的魅力在于:既展现了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又保持着儒家积极入世的情怀。作者在"闲适"与"责任"之间找到平衡,这种既追求心灵自由又不忘社会责任的人生态度,对现代人依然很有启发。诗中平实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让读者能轻松理解其中的人生智慧。
凌云翰
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