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砥柱 其二

初闻神已往,况值春晴时。
一柱中流峙,三门斗势奇。
藓苔封画壁,风雨剥残诗。
抚景彽徊下,悠然有所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门砥柱(黄河中的一处险峻景观)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两句"初闻神已往,况值春晴时"是说:早就听说这里气势非凡("神已往"暗指传说中大禹治水的神迹),如今恰逢春日晴朗,正好亲身体验。这里用"春晴"营造出开阔明亮的氛围。

中间四句是具体描写:黄河中央矗立着一根砥柱("一柱中流峙"),三门峡的水流奔腾,形成奇险的态势("三门斗势奇")。石壁上长满青苔,掩盖了曾经的壁画;风吹雨打中,前人题写的诗句已经斑驳不清。这些描写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又带着时光流逝的沧桑感。

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受:他徘徊在景色中,内心升起悠远的思绪。这里的"有所思"很含蓄,可能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或是联想到人生际遇。诗人没有明说,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一段vlog:先交代游览缘由,再用镜头扫过砥柱、激流、苔痕和残诗,最后定格在沉思的诗人身上。看似简单的景物描写里,藏着对永恒(自然)与短暂(人文)的思考,普通人也能感受到那种"站在古迹前发呆"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