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向往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画面感。
首联"丘壑本吾性,愿于之子同"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天性热爱山水,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隐居山林。这里的"丘壑"代指自然山水,"之子"指志趣相投的朋友。
中间两联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隐居地的美景: - "蘋花吹晚白,梨叶战秋红":傍晚的白蘋花在风中摇曳,梨树的红叶在秋风中舞动,红白相映,色彩鲜明。 - "到枕水声滑,下庭山影空":枕边能听到潺潺流水声,庭院里倒映着空旷的山影。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意境。
尾联"前林足幽事,路与白云通"是点睛之笔:前方的树林里有很多幽静有趣的事物,小路一直延伸到白云深处。这里用"白云"象征高洁和自由,暗示隐居生活的超脱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用"白蘋"、"红叶"、"水声"、"山影"等意象,构建出一个远离尘嚣、纯净美好的世外桃源。特别是"路与白云通"这个结尾,既写实又富有想象力,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沈明臣
浙江鄞县人,字嘉则。诸生。偕徐渭为胡宗宪幕僚。有诗名,即兴作铙歌十章,援笔立就,为宗宪激赏。后宗宪以严党下狱死,为之讼冤。继往来吴楚闽粤间。卒年七十余。歌诗约七千余首,有《丰对楼诗选》、《荆溪唱和诗》、《吴越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