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屈大均怀念父亲治理曲靖时的政绩所作,充满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
前两句写百姓生活状态:老百姓从古至今都像住在"畏垒"(让人敬畏的城墙)里一样战战兢兢,但父亲当年办公的地方还能找到痕迹。这里用"趋庭"典故(孔子教子的典故),暗示父亲当年在此施行仁政。
中间四句具体写父亲政绩: - 当地百姓感念父亲恩德,用轿子送他回腰堡(可能是地名) - 少数民族首领因敬佩父亲清廉,退回了按惯例要送的礼金 - 如今父亲立的功德碑还在花荫下,微风吹拂 - 月光笼罩着学堂,柏树依然茂盛。这里"黉俎"指学堂祭器,暗示父亲重视教育
最后两句抒情:满墙都是父亲留下的文书,可惜自己读不懂,只能对着当地百姓一起流泪。"馀黎"指父亲曾经治理过的百姓,说明父亲深得民心。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用朴素的语言和具体事例,展现了一位清正廉明、重视文教的地方官形象。诗人没有直接说父亲多伟大,而是通过百姓的爱戴、遗留的政绩等细节,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对父亲的崇敬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