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漫长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两句用"短衣疲马"勾勒出一个风尘仆仆的旅人形象,"迢递关山"则突出了旅途的遥远艰辛。马儿疲惫,人穿着简朴的短衣,暗示着这是一段不轻松的旅程。
中间四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心情。"大陆云愁"和"斜阳影尽"营造出苍茫寂寥的氛围,涿鹿和卢龙两个地名不仅点明行程路线,更暗示着历史的厚重感。诗人望着云彩和夕阳,心里却惦记着家乡的青溪宅院,连梦中都仿佛听见紫禁城的钟声,这种对比凸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想起故乡春酒飘香的温馨场景,突然意识到此刻远方游历的自己,或许也正被家乡亲友惦记着。这种双向的思念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让读者感受到游子与家乡之间那份割舍不断的情感纽带。
整首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旅途中的寻常景物和朴实情感打动人心。它道出了每个离家在外的人都会经历的思乡之情,让读者在诗人具体的旅途描写中,看到自己内心共通的乡愁。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