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人生态度,传递了追求内心清澈的人生智慧。
前四句用两个比喻开篇:有志之士珍惜光阴如珍惜太阳,通透之人审视内心如看清水潭。诗人说自己内心就像千尺深的清澈潭水,毫无杂质。这里用潭水的清澈比喻内心的纯净坦荡。
中间两句列举两种反面例子:卜子(可能指卜商)被内心欲望困扰,张生(可能指张仪)被外界名利蒙蔽。这两人代表被内外杂念干扰的活法。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真正通透的人(至人)内心平静如广漠天地,这种境界才是古人推崇的生活准则。诗人用"漠乎"形容圣人心境的辽阔平静,用"轨"字强调这是值得遵循的人生道路。
全诗核心是倡导一种摒弃杂念、保持内心清澈明亮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清水潭的比喻和正反例子的对比,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心灵纯净的可贵。这种追求内心通透的价值观,在今天依然能引发现代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