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棵高大挺拔的桧树,赞美它们作为栋梁之材的雄伟姿态和对国家的象征意义。
前四句写桧树的生长环境与形态:这两棵珍贵的桧树生长在仙家园林般的优美环境中。树顶的枝条像盘曲的龙木,低垂的枝叶如同拂动的龙须,显得茂盛而有灵性。用"龙"的意象暗示树木的不凡。
中间两句用夸张手法展现气势:桧树撑开的树冠仿佛将天空一分为二,弯曲的树干像彩虹横跨南天。这种极具张力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树木顶天立地的雄姿。
最后两句点明深层寓意:诗人将桧树比作支撑房屋的栋梁,暗喻它们是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贤才。通过树木的"夹辅"姿态,既赞美了树木的实用价值,又歌颂了忠臣辅佐明君的治国理想。
全诗妙在将自然景物与政治寓意自然融合,既生动描绘了桧树的英姿,又含蓄表达了人才兴国的思想。诗人用龙、虹等壮丽意象,让普通的树木呈现出非凡气度,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赵佶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