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泽宫诗 其一》是一首描写古代射箭选拔仪式的诗,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
开篇"泽宫"是周代练习射箭的场所,"有的维鹄"指箭靶上画着天鹅图案。这两句像电影开场镜头:庄重的训练场上,靶心天鹅栩栩如生,瞬间把读者带入严肃的选拔现场。
后两句展现参选者的众生相:"祁祁庶士"形容众多学子摩肩接踵,"于以干禄"则揭示他们的现实目的——通过射箭考试谋取官职。这里藏着个古代冷知识:周代用"射礼"选拔人才,射箭水平直接关系到官职任命,就像现在公务员考试要考行测申论一样。
全诗短短十六字,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庄严的场地、醒目的箭靶、熙攘的考生、赤裸的功利心。诗人没有直接评价,但通过"祁祁"(众多)与"干禄"(求官)的对比,隐隐透露出对功利性选拔制度的观察。就像今天考场外挤满的备考人群,古今求仕之路,本质上都是相似的竞争游戏。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