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曾伯容哭夏均父

青松傲霜雪,事误亦迍邅。
或脱斧斤厄,则遭藤蔓缠。
北渠材砢礧,耸壑色芳鲜。
不作千楹栋,终为万斛船。
那知过华屋,长恸摇空鞭。
增击疑仙去,超摇弃我先。
但馀殷枕泪,无复对床眠。
忆昨游湓浦,曾同上紫烟。
春光随杖履,笑响落云泉。
尚想登临处,仍哦唱和篇。
暗惊生死隔,默数十三年。
台宪登群彦,秋风吹一鹯。
诛奸志未舍,谋国疏空传。
醉驭毛车度,谁(四库本作雅)推日毂旋。
岁时嗟易得,力命古难全。
报施徒云尔,功名信偶然。
清忠光竹帛,英气敛山川。
哭子如临敌,当勾失短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好友夏均父的深情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生死离别的悲痛与对友人品格的赞颂。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以青松喻友人品格(前八句)
用"青松"比喻夏均父刚正不阿的品格,说他像松树一样不畏风霜,但命运多舛。虽然躲过了被砍伐的危险(斧斤厄),却被藤蔓缠绕束缚。他本是可以做栋梁的良材(北渠材),最终却像沉船般被埋没。这里暗指友人怀才不遇的遭遇。

2. 回忆往昔情谊(中间十二句)
作者回忆起与友人同游山水的美好时光:一起登高望远(紫烟指高山云雾),在春光中拄杖漫游,笑声回荡在山泉间。如今生死相隔已十三年,想到这些欢乐场景都成了唱和的诗篇,更觉悲痛。

3. 赞颂友人功业与抒发哀思(后十四句)
称赞友人为官清正(台宪登群彦),像猛禽(鹯)般刚直不阿,虽未能实现惩奸除恶的抱负(诛奸志未舍),但忠诚事迹载入史册(清忠光竹帛)。最后用"哭子如临敌"的比喻,说自己的悲痛就像战士丢了武器般无助,形象地表达了撕心裂肺的哀伤。

诗中运用了"青松""猛禽"等比喻,通过今昔对比(往日同游的欢乐vs如今独处的悲痛),以及"哭子如临敌"这样生动的战争比喻,让抽象的哀思变得具体可感。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真挚的情感穿透千年时光,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