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季及邹德久昆仲游龙潭

避地寓江左,精庐极深幽。
驾言穷胜赏,遂作龙潭游。
暑气敛以退,轻云蔼而浮。
疏林未摇落,山色宜清秋。
萝磴穿窈窕,松风散飕飗。
铁花秀石壁,玉韵锵溪流。
谁将三峡桥,断取来岩陬。
会心得佳趣,浊酒相献酬。
嫩菊青可摘,寒蔬郁堪羞。
乐哉山林间,乃尔远世忧。
岂知江淮濆,杀气横戈矛。
幽讨未云已,散策层冈头。
天绅拖⑴脩瀑,落此万丈湫。
空濛杳霭中,时有飞鱼游。
神物不可见,下隐长黄虬。
百谷正焦枯,胡为此淹留。
会乘风雷便,一起泽九州。
我与二三子,于世初无求。
萧然岩壑姿,正可擅一丘。
愿言假吾居,聊作潜珍谋。
玉函畀思邈,贝阙归灵脩。
何须挟白羽,共逐青绡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朋友们在龙潭游玩的闲适场景,同时暗含对乱世的忧虑和隐居避世的愿望。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游玩之乐(前16句):
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描写龙潭美景:暑气消退、云朵飘浮、山林青翠。穿过藤蔓缠绕的小路,听着松涛和溪流声,仿佛把三峡美景搬到了这里。大家喝酒摘菜,享受远离尘世的快乐。

2. 现实之忧(中间12句):
笔锋一转,提到江淮地区战火纷飞。在欣赏万丈瀑布和潭中游鱼时,联想到水下可能藏着神龙。诗人质问:庄稼都旱死了,神龙为何还潜伏不出?希望它能乘雷雨解救苍生。

3. 归隐之志(最后12句):
表达与世无争的心愿,说自己和朋友们本性就适合隐居山林。希望能在这里长住,像仙人一样生活,不需要追逐功名利禄。

诗歌特色:
- 画面感强:暑气、轻云、山色、藤蔓、松风等意象组合成生动的山水画卷
- 对比手法:前半段写景怡人,中间突然插入战乱描写,形成强烈反差
- 双关寓意:表面写游山玩水,实则寄托着对现实的关切和无奈
- 语言自然:虽然年代久远,但描写的景物和情感现代人也能感同身受

诗人通过这次游玩,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乱世中知识分子既想避世又心系百姓的矛盾心理。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