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何默甫的文人,在自家山房读书、教书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淡泊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首联"一室间开向翠微,独谐幽意托垂帷"写何默甫的书房朝向青翠山色,他独自享受这份幽静,放下帷帐隔绝外界干扰。这里用"翠微"代指青山,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颔联"手中编绝缘披惯,舍后园荒为懒窥"说他习惯了埋头读书("编绝"指翻阅书籍),连屋后荒芜的园子都懒得去看。这两句生动刻画出一个专注学问、不拘小节的知识分子形象。
颈联"林木栖云阴讲席,山泉带雨涨书池"是诗中最美的画面:树木间的云影遮住讲课的席位,山间雨水汇入书斋旁的池塘。这里用自然景物烘托出读书环境的清幽雅致。
尾联"帐前弟子无休暇,共说身亲乐事师"写学生们围绕在他身边勤奋学习,大家都说能亲身跟随这样快乐的老师是幸事。这里的"乐事师"既指老师教学有方,也暗含师生共乐的温馨。
全诗通过书房环境、读书状态、自然景致和师生互动四个层次,塑造了一位隐居山林、乐在教书的知识分子形象。最打动人的是诗中那种与世无争的闲适感——不追求华丽居所,不在意园子荒芜,只享受读书教书的纯粹快乐。这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态度,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尤其令人向往。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