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弹篇七章当鞠歌行 其六

知我者死矣,不知我者左右嬉笑相揶揄。
尔非竟智吾非愚,激忿而竞胡为乎?
凤皇不可以语黄雀,语向青田千岁鹤。
梧桐伐作釜底薪,谁信人间有阿阁?
朝买一马,暮携一鞭。
南行吴楚,北走赵燕。
路长客独年复年,道旁插柳高过肩。
柳为飘花人飘蓬,踯躅踯躅,安知西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怀才不遇者的孤独与愤懑,同时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漂泊的迷茫。

开头"知我者死矣"就非常震撼,意思是真正懂我的人已经不在了,活着的人只会嘲笑我。这里用极端对比,突出无人理解的孤独感。接着诗人说:你(指世俗之人)不算聪明,我也不傻,但非要争个高下有什么意义呢?就像凤凰没必要和黄雀说话,它只愿与千年的仙鹤交谈——暗喻自己不愿与俗人计较。

"梧桐伐作釜底柴"是个巧妙比喻:凤凰栖息的梧桐树被砍了当柴烧,谁还相信人间有凤凰住的楼阁?暗示才华不被重视,理想无处安放。后面写自己买马携鞭四处漂泊,从南到北年复一年,路上插的柳树都长得比人高了。这里"柳为飘花人飘蓬"用柳絮和漂泊者类比,强调人生如浮萍般无根。

最后"踯躅踯躅,安知西东"(徘徊啊徘徊,哪还分得清方向),用重复的拟声词和反问句,把迷茫感推到极致。全诗通过凤凰、梧桐、飘蓬等意象,把怀才不遇的苦闷和人生漂泊的苍凉,写得既深刻又充满画面感。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