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授轩

制止遗踪底处寻,相传笔授此丛林。
毗卢四万八千卷,正要墨池如许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笔授轩"的书斋,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文人墨客对知识和书法的热爱。

前两句写书斋虽已难寻踪迹,但相传这里曾是传授书法技艺的场所。"丛林"一词巧妙地将书斋比作知识的森林,暗示这里曾培育出众多人才。后两句用夸张手法说:要理解佛经(毗卢指佛经)的浩瀚精深,就需要像墨池这样深厚的学识积累。诗人把墨水比作知识的海洋,墨池越深代表学问越深厚。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墨池"这个书法工具与"佛经深度"形成巧妙对应,既写出了文人对书法的痴迷,又暗喻治学需要深厚积累。诗人用具体可见的"墨池"来比喻抽象的学问深度,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治学所需的沉淀。

方信孺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