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歌三首 其一

远俗长归塞,中原不见兵。
礼文兴废绝,刑典蹈宽平。
惨动三危色,哀缠万国情。
新宫表仁号,尧德恐难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宋仁宗去世的挽歌。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四句写仁宗的治国成就:他让边疆民族归顺("远俗长归塞"),中原地区多年没有战事("中原不见兵")。他重视恢复礼仪文化("礼文兴废绝"),司法也宽厚平和("刑典蹈宽平")。这些都是在说仁宗是个好皇帝,创造了太平盛世。

中间两句写举国悲痛:"惨动三危色"用夸张手法说连高山都为之变色,"哀缠万国情"说全国百姓都沉浸在哀伤中。通过自然景物和人民反应,烘托出巨大的悲痛。

最后两句特别巧妙:新建的陵墓虽然用"仁"字来命名("新宫表仁号"),但诗人觉得连"尧帝"这样的圣君名号,都不足以形容仁宗的功德("尧德恐难名")。这是最高级的赞美,说仁宗比古代圣君还要伟大。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先列举具体政绩,再渲染哀悼气氛,最后用对比手法升华主题,完整展现了人们对仁宗的敬爱和怀念。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再好的称号都配不上他"的真挚情感。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