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闺中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内心的矛盾,语言直白却情感细腻。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勾勒画面:女子在灯下精心打扮却无人欣赏("羞"字透露出她独守空房的寂寞),而她的丈夫正在遥远的陇西边疆。一个"画眉夫婿"的细节,暗示两人曾经甜蜜的日常,如今却天各一方。
后两句直击心理矛盾:她天天照镜子看自己愁容满面,突然醒悟到——当初不该鼓励丈夫去边疆建功立业。"悔教"二字是诗眼,把女子从思念到自责的心理转变写得淋漓尽致。那个"觅封侯"的功名梦想,在孤独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全诗妙在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故事:从精心打扮的期待,到独守空房的现实,最后陷入深深的自责。这种"由爱生悔"的心理变化特别真实,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在爱情面前,再大的功名都可能变成沉重的代价。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