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人生际遇和处世态度,核心思想是:人的命运早有定数,不必强求,与其在名利场中挣扎,不如回归本心。
前四句用吕望(姜子牙)和甘罗(少年宰相)的典故说明:成功需要时机和运气,不是光靠努力就行。世间的路该怎么走都是注定的,人再着急也没用。这里透露出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
中间两句是人生选择:在官场上拼命钻营的人往往薄情寡义("要路强干情本薄"),而回到故乡过简单生活反而更让人心安("旧山归去意偏长")。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朋友说我有封侯拜相的命,但我反而想戒酒清醒("别醉乡"),暗示要放弃虚名浮利。这里的"醉乡"既指真实的醉酒,也比喻名利场的虚幻。
全诗魅力在于用平实语言说透人生哲理:不强求功名、看淡得失、回归本真。就像现代人常说"命里有时终须有",与其在职场勾心斗角,不如回家种花钓鱼。这种洒脱的生活智慧,古今相通。
秦韬玉
秦韬玉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