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霍山水灾

破块鸣条动大千,北鸿南燕怅秋田。
我穷安适乌托国,世乱宁论马踏边。
一夕巫祁惊霍岳,万家夜壑泣尧天。
丹霾赤地蛟蝗并,劫尽山存问老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霍山地区遭遇水灾后的悲惨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乱世的感慨。

首联“破块鸣条动大千,北鸿南燕怅秋田”用夸张的手法写风灾的猛烈——狂风呼啸,仿佛撼动了整个世界,而北来的大雁和南飞的燕子(象征百姓)只能无奈地望着被毁的农田,充满哀愁。

颔联“我穷安适乌托国,世乱宁论马踏边”转向抒情:诗人身处贫困,幻想逃往“乌托邦”般的理想世界,但现实却是战乱频发,边疆动荡(“马踏边”暗示战争),百姓流离失所。

颈联“一夕巫祁惊霍岳,万家夜壑泣尧天”直接描写水灾的突然与惨烈:一夜之间,霍山(“霍岳”)洪水肆虐,仿佛山神震怒;无数家庭坠入深渊,在黑夜中向苍天哭诉。“尧天”本指太平盛世,这里反衬现实的残酷。

尾联“丹霾赤地蛟蝗并,劫尽山存问老禅”总结灾祸的叠加:洪水(“蛟”)未退,蝗灾又至,大地一片血红;劫难过后,唯有青山依旧,诗人只能向山中老僧寻求心灵的慰藉,暗含对世事的无奈与超脱之念。

全诗以自然灾害为引,实则影射战乱时代的民生疾苦,语言悲怆却有力,既有对现实的控诉,也有对生命坚韧的感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