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赞美了一位名叫谢太君的高明妇人。全诗围绕"俭朴"和"孝道"两个核心展开。
前四句说谢太君把清贫生活过出了滋味,外界诱惑都动摇不了她的信念。她总结的人生道理如此精辟,世间少有妇人能比得上。这里"俭不患贫"不是穷酸,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简朴生活方式。
中间两句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很多人在乱世中以赡养父母为借口,实际是假借孝道谋私利。诗人认为这不是真正的仁孝。
最后两句回归主题,说蒲君(可能是谢太君的儿子)谨记母亲教诲,在晚年仍恪守孝道,像老莱子"彩衣娱亲"那样让母亲欢心。"岁暮春"这个矛盾修辞既指季节交替,也暗喻在晚年仍保持春天的生机。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用假孝道反衬真孝心,用世俗浮躁反衬谢太君的淡泊明智。最打动人的是写出了母子间那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传承——母亲用言传身教影响儿子,儿子用真心回报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