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谭青原侍御
铁冠棱棱斧在握,绣衣使者行燕朔。
月冷居庸夜渡关,霜清碣石朝横角。
闻道愁云暗朔天,黄沙白碛可人怜。
鸡鸣山下多胡垒,牟那峰前亦汉川。
尚想蒙尘悲已已,空怀击剑勒燕然。
燕然可登石可勒,平生志在伊吾北。
三败羞称曹沫功,一匡再见夷吾力。
古称御史官之雄,震摇山岳在尔躬。
埋轮张纲有奇气,抗疏李勉诚英风。
慷慨况曾亲甲胄,抚循更是属疲癃。
片言挟纩士尽起,目中久已无诸戎。
所嗟恩宠未久及,皂囊白简催归急。
衮职虽知藉补多,边民日望骢尘泣。
月冷居庸夜渡关,霜清碣石朝横角。
闻道愁云暗朔天,黄沙白碛可人怜。
鸡鸣山下多胡垒,牟那峰前亦汉川。
尚想蒙尘悲已已,空怀击剑勒燕然。
燕然可登石可勒,平生志在伊吾北。
三败羞称曹沫功,一匡再见夷吾力。
古称御史官之雄,震摇山岳在尔躬。
埋轮张纲有奇气,抗疏李勉诚英风。
慷慨况曾亲甲胄,抚循更是属疲癃。
片言挟纩士尽起,目中久已无诸戎。
所嗟恩宠未久及,皂囊白简催归急。
衮职虽知藉补多,边民日望骢尘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谭青原的御史(古代监察官员)的英勇形象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头用"铁冠""绣衣"这些象征威严的装束,刻画出一位手持斧钺、巡视北方边疆的使者形象。"月冷居庸关""霜清碣石"的寒冷环境描写,烘托出边关将士的艰苦。
诗中提到北方战乱不断,"愁云暗朔天""黄沙白碛"描绘了荒凉的战场景象。作者借古喻今,用"蒙尘""击剑"等典故,表达对收复失地的渴望。"燕然可登石可勒"化用汉代窦宪勒石记功的典故,展现主人公建功立业的抱负。
中间部分赞美御史的职责重大,列举张纲、李勉等历史名臣,突出其刚正不阿的品质。"慷慨亲甲胄""抚循疲癃"等句,表现他既英勇善战又体恤百姓。
结尾处笔锋一转,感叹这位能臣还未充分施展抱负就被召回朝廷。虽然知道他在朝中也能发挥作用,但边疆百姓仍眼巴巴盼着他回来。最后"边民日望骢尘泣"的动人画面,深刻表现了人民对好官的眷恋。
全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历史典故的运用,塑造了一位文武双全、深得民心的官员形象,同时也流露出对边疆安定、百姓安康的深切关怀。诗中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与细腻感人的人情味交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