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赞美了竹子高洁坚韧的品质,同时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前两句"手栽碧玉间黄金,炎赫流金弗敢侵"用碧玉比喻绿竹,黄金比喻金竹,说亲手栽种的绿竹和金竹交相辉映,连炎炎烈日都不敢侵犯它们。这里用拟人手法,赋予竹子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质。
三四句"莫作两般分实相,定知一等是虚心"是说不要因为颜色不同就把它们看作两种竹子,要知道它们同样具有竹子虚心的本质。这里"虚心"既指竹子中空的特性,也暗喻谦虚的美德。
五六句"根分丽水难沉色,节老蓝田待赏音"继续赞美竹子:它的根汲取丽水(美好之水)而保持本色,年老的竹节像蓝田美玉一样等待知音赏识。这里把竹子比作美玉,突出其珍贵。
最后两句"终有九包来止息,万竿何患不成林"是展望未来:终会有凤凰(九包指凤凰)来栖息,千万竿竹子终将成林。这里用凤凰象征高贵,用成林比喻事业兴旺。
全诗通过描写竹子,表达了做人要像竹子一样保持本色、虚心坚韧,最终必能成就事业的哲理。语言清新自然,比喻贴切,把竹子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精神品质完美结合,读来既感受到竹子的美,又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