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诗人与友人赏月怀人的场景,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开头两句“月出白杨端,乌啼清夜阑”勾勒出一幅秋夜图景:月亮从白杨树梢升起,乌鸦的啼叫在寂静的深夜显得格外清晰。这里用“白杨”和“乌啼”两个意象,既点明了季节(秋天白杨叶落,乌鸦常啼),又营造出清冷幽静的氛围。
中间四句写诗人与友人子彦的夜聚。“絺衣初淅淅”说单薄的衣衫已感到秋凉,“草露已漙漙”写草上露水越来越重,这两句通过身体感受和自然细节,暗示夜已渐深。但两人兴致很高,“共喜灯花密”指油灯结出预示吉兆的灯花,“宁辞酒盏乾”表示畅饮不辞杯干,展现出知己相聚的欢愉。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由欢聚想到远方亲人。“有兄怀二弟”指诗人的兄长(子中)此刻应该也在思念着两个弟弟,“应自倚楼看”想象兄长正独自倚楼望月。这里突然插入对第三人的思念,使诗歌情感层次更加丰富——眼前的欢聚愈发热闹,反而更凸显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全诗妙在“乐景写哀”的手法,表面写赏月饮酒之乐,实则暗含思念之情。月亮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始终,既是眼前实景,又成为连接三兄弟情感的纽带。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把秋夜微凉、露重灯暖、酒酣情浓的画面生动呈现,最后轻轻一点,就让亲情的热流冲淡了秋夜的清冷,读来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