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后寓海岳庵

湿云寒走江天黑,篷底雨粗眠缩瑟。
南宫诗梦久馍糊,一幅如逢图泼墨。
米家当日亦寄居,千秋桥侧诛茅初。
翛闲堂邻甘露寺,傅莂应署颠人书。
轩窗致爽面龙湾,竟将海岳挽砚山。
蟾蜍玉泪念故主,诵诗图笔心犹悭。
千金卖古烦妇驵,片石笏拜逢仙鬟。
寅哥坐列商宝缋,巾箱五岳留人间。
我来借得书画舫,红桥九十恣来往。
茶樯酒幔任相羊,麝煤鼠尾寄孤赏。
狂吟恍接七百年,六代青山喜无恙。
当时快意崇宁年,书博士衔臣亲填。
牟驼冈石付劫火,宣和图画归云烟。
惟有斯庵倚江水,零落秋风飞燕子。
天寒仿佛精灵归,白鹤一声横江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江边海岳庵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艺术和自然的思考。

开头四句写江上阴沉的天气:湿冷的云、寒冷的江风、黑暗的天空,雨点打在船篷上,让人蜷缩着难以入眠。这种压抑的氛围引出了对宋代书画家米芾(号南宫)的回忆,他的诗画如同泼墨般潇洒,但如今已模糊不清。

中间部分转入对米芾当年生活的想象:他曾在千秋桥边搭建草屋,在甘露寺旁建起"翛闲堂",以"颠人"自居。他的书房对着龙湾,将海岳庵与砚山相连。这里用"蟾蜍玉泪"(砚台滴水)暗喻米芾对艺术的执着,即使卖古董筹钱("千金卖古"),也要收集珍品("片石笏拜")。

随后描写文人雅集场景:朋友们("寅哥"指唐寅等)一起品鉴书画,五岳美景都收在小小的巾箱画作中。作者自己也乘着书画船,在红桥间往来,品茶饮酒,用名贵笔墨("麝煤鼠尾"指优质墨和毛笔)独自欣赏艺术。

最后抒发历史沧桑感:七百年前的宋代崇宁年间,米芾曾担任书学博士,但北宋灭亡时("牟驼冈"指金兵攻陷汴京),皇家收藏("宣和图画"指宋徽宗藏品)都化为云烟。唯有这座江边小庵留存至今,秋风中燕子飞舞,仿佛米芾的灵魂归来,随着白鹤的鸣叫掠过江面。

全诗通过现实景物与历史回忆的交织,表达了艺术超越时空的力量,以及文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又有对往昔艺术家的深情追慕,最后以空灵的画面作结,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