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歌(戊戌)
项王怒、汉王畏,鸿门宴罢鸿沟溃;
汉人喜、楚人恚,玉玦谋空玉斗碎。
重瞳、隆准两英雄,天意有兴必有废;
成岂哙也一彘肩,败或亚父疽在背。
不杀沛公岂云误,此事却有霸王度。
当时长者号汉王,俎上老翁不相顾;
既无父子况君臣,三军缟素为何人!
汉人喜、楚人恚,玉玦谋空玉斗碎。
重瞳、隆准两英雄,天意有兴必有废;
成岂哙也一彘肩,败或亚父疽在背。
不杀沛公岂云误,此事却有霸王度。
当时长者号汉王,俎上老翁不相顾;
既无父子况君臣,三军缟素为何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故事,用对比手法展现了项羽和刘邦的不同性格与命运。
开头用"怒"和"畏"的对比,直接点出项羽暴躁、刘邦隐忍的性格差异。鸿门宴后楚汉划定的鸿沟界线崩溃,暗示项羽错失良机。接着用"喜"和"恚"(怨恨)展现双方阵营的不同心情,项羽谋士范增(亚父)的玉玦计谋落空,反衬刘邦谋士张良用玉斗化解危机的智慧。
中间四句是核心观点:项羽(重瞳)和刘邦(隆准)都是英雄,但天下大势有兴有废。项羽失败不是因为鸿门宴没杀刘邦("成岂哙也一彘肩"指樊哙吃猪腿的插曲),而是他刚愎自用("疽在背"指范增被气死)。诗人认为不杀刘邦恰恰体现了项羽的气度。
最后六句犀利批判刘邦:表面是仁厚长者,实际冷酷无情。用"俎上老翁"指刘邦为逃命推亲生儿女下车的典故,指出他既无亲情更不讲忠义。结尾反问:后来刘邦全军戴孝讨伐项羽,到底是为谁报仇?暗指刘邦虚伪。全诗通过对比,既写历史风云,更揭示人性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