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昆仑山顶白龙池的清澈与神秘,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前两句"涵虚数尺镜光悬,旧是头陀洗钵泉"用比喻手法描写池水——看似只有几尺深,却像悬在半空的镜子般澄澈透亮,这里曾是僧人清洗饭钵的地方。"涵虚"二字既写池水清澈见底,又暗含天地灵气汇聚的意味。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典故拓展意境:"又有山人来洗耳"借用尧帝时期隐士许由洗耳的典故,暗示这里是远离尘嚣的净土;而"白龙休占水中眠"则用拟人手法,幽默地告诫池中白龙别独占美景,要与人共享这片灵地。这种将神话生物与凡人并列的写法,打破了仙凡界限,让整首诗充满生活情趣。
全诗通过"洗钵""洗耳"两个动作,把僧人修行、隐士高洁与白龙祥瑞巧妙串联,在40字内构建出一个既有宗教神圣感,又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山水空间。最妙的是结尾的调侃语气,让原本严肃的山水诗顿时活泼起来,展现出诗人对这片灵地的亲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