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享七景·意山

不识弁山面,相逢笠泽诗。
秪应晚云散,玉立对门时。

现代解析

这首《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享七景·意山》描绘了诗人对一座名为弁山的山的向往与情感。诗的开头说“不识弁山面”,表明诗人从未亲眼见过这座山,但他通过“笠泽诗”与之相逢,这里的“笠泽诗”可能指的是与山相关的诗篇或传说,让诗人在文字中感受到了弁山的存在。

接下来,诗人用“秪应晚云散”来形容他期待有一天晚云散去,能够真正看到弁山的真容。这里的“晚云”象征着阻隔视线的障碍,可能是现实的阻隔,也可能是内心的迷茫。最后一句“玉立对门时”则表达了诗人想象中弁山的样子:像一块玉石般挺拔,仿佛就在他的门前,触手可及。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诗人通过对弁山的想象与期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即便现实中有种种阻隔,他仍然心怀希望,相信总有一天能够亲眼见到心中的理想景象。这种情感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理想的寄托,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坚定的力量。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