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舟中四首 其二

白塔湖边孤棹开,风回忽卷乱云堆。
越山绝似西施髻,朵朵翠翘浮水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动态美和巧妙的比喻。

开头两句"白塔湖边孤棹开,风回忽卷乱云堆"像电影镜头一样:一只小船独自划开湖面,突然一阵风来,把天上的云朵搅得乱七八糟。这里用"孤棹"和"乱云"形成对比,既写出了湖面的空旷,又展现了风云变幻的动感。

后两句"越山绝似西施髻,朵朵翠翘浮水来"特别有意思。诗人把越地的山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的发髻,一座座青翠的山峰就像发髻上的装饰品,在水面上浮动。这个比喻既新颖又贴切,把静止的山写出了灵动的美感。

整首诗妙在:
1. 动静结合:小船划动、风云变幻是动态,青山倒影是静态
2. 比喻精妙:把山比作发饰,既符合江南的秀美气质,又增添了人文气息
3. 画面感强:短短四句就勾勒出一幅水墨画般的江南景致

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把普通的湖光山色写得如此生动有趣,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