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 其八十二

知余转般若,见余转金刚。
合掌恭敬了,不动见空王。
亦胜身命施,亦胜坐天堂。
亦胜五台供,亦胜求西方。
于住而无住,其福不可量。
有为如梦幻,无相契真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佛教修行中的智慧境界,用简单的生活比喻来解释:

1. 开头四句说当人真正理解"般若"(大智慧)和"金刚"(坚固不坏的佛性),就会像恭敬合掌拜佛一样,内心安定不动摇。"空王"指佛陀,意思是见到万物本质的空性。

2.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说:这种觉悟比牺牲生命布施、比升天堂享福、比去五台山朝圣、比追求西方极乐世界都更珍贵。就像告诉你:内在觉醒远比外在形式重要。

3. 最后四句是核心哲理:在世俗中生活却不被世俗束缚(住而无住),这种境界的福报无限大。世间一切如同梦境(有为),看破表象(无相)才能契合永恒真理(真常)。

全诗精髓在于:真正的修行不是追求外在形式,而是获得看破幻象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心如明镜。就像我们既认真工作又不被职场名利困住,既享受生活又不沉迷物质,这种"认真却不执着"的状态就是诗说的最高境界。

诗中用"比天堂更珍贵""比朝圣更有价值"等鲜明对比,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心灵觉醒才是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事。

庞蕴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