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诗和上若韵 其三

旧筑愁城渐受降,三春花气扑瑶釭。
雕龙此日人无几,扪虱当年客少双。
桐帽可能登广席,竹灯尝自照幽窗。
肯教一曲琵琶泪,弹向青山月满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从忧愁中逐渐解脱,沉浸在春日美好中的心境变化。

开头"旧筑愁城渐受降"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忧愁比作一座城池,现在这座愁城正在慢慢投降,说明作者正从过去的忧郁中走出来。"三春花气扑瑶釭"写春天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瑶釭(精美的灯)暗示这是一个雅致的居所。

中间四句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人生际遇。"雕龙此日人无几"说现在能写出精彩文章的人不多了,"扪虱当年客少双"用晋代王猛一边捉虱子一边谈论天下事的典故,说当年像这样有才华的隐士也很少见。"桐帽可能登广席"写戴着桐木帽(隐士装扮)也能登上大雅之堂,"竹灯尝自照幽窗"回忆曾经在竹灯下独坐幽窗的时光。

最后两句最有画面感:在明月照耀的江边,对着青山弹奏琵琶,让泪水随着琴声流淌。这个场景既美丽又带着淡淡的忧伤,表达了将内心情感寄托于自然山水之间的洒脱。

全诗展现了从愁绪中解脱、享受自然之美的过程,既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生活的珍惜,最后以开阔的江月景象作结,给人以豁达之感。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和生动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细腻的情感变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