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边马二宪使许过繁台别业不成辄用七字句述我志怀
懒游因病困蒙茸,不独炎天万事慵。
七夕邀行齐踊跃,两人羁绊阻迎逢。
大河平地涛长涌,乔岳清秋雾不封。
次第荣途俱獬豸,迂疏故国且芙蓉。
壮夫激烈悲迟暮,执友团圞喜去冬。
久避鸢肩优谏诤,亟推经笥贯中庸。
繁台禹庙梁王榭,古寺残碑宋代松。
吾企杜高名不及,汝追枚马涕何从。
虚疑豪侠轻朱亥,实被文章误蔡邕。
愤起铁椎心枉费,曲终焦尾意还浓。
不争期约惭牛女,恐使流传笑駏蛩。
末俗但知张市虎,异时谁切辨衣蜂。
云吁世路聊三径,敢说天门尚九重。
宠岂尽轩卫国鹤,尽宜偏骇叶公龙。
蒐园卜筑邻猿岛,茅屋昏晨节梵钟。
修竹雁池虽惨惨,水花云叶固溶溶。
悔将朱绂抛渔艇,誓住丹丘学老农。
为底回骢孤蟋蟀,徒思临沼共鰅鳙。
踟蹰莫畏风沙眯,吊唁应愁辇路冲。
许过只须图酩酊,有谈母遽及徽宗。
七夕邀行齐踊跃,两人羁绊阻迎逢。
大河平地涛长涌,乔岳清秋雾不封。
次第荣途俱獬豸,迂疏故国且芙蓉。
壮夫激烈悲迟暮,执友团圞喜去冬。
久避鸢肩优谏诤,亟推经笥贯中庸。
繁台禹庙梁王榭,古寺残碑宋代松。
吾企杜高名不及,汝追枚马涕何从。
虚疑豪侠轻朱亥,实被文章误蔡邕。
愤起铁椎心枉费,曲终焦尾意还浓。
不争期约惭牛女,恐使流传笑駏蛩。
末俗但知张市虎,异时谁切辨衣蜂。
云吁世路聊三径,敢说天门尚九重。
宠岂尽轩卫国鹤,尽宜偏骇叶公龙。
蒐园卜筑邻猿岛,茅屋昏晨节梵钟。
修竹雁池虽惨惨,水花云叶固溶溶。
悔将朱绂抛渔艇,誓住丹丘学老农。
为底回骢孤蟋蟀,徒思临沼共鰅鳙。
踟蹰莫畏风沙眯,吊唁应愁辇路冲。
许过只须图酩酊,有谈母遽及徽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在七夕节时写给两位未能赴约的朋友的,字里行间既有病中孤寂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
开头四句说自己因病懒得出门,不只是因为天气热才提不起劲。本来七夕约好同游,却因各自有事没能相聚。这里"齐踊跃"和"阻迎逢"的对比,凸显了期待落空的遗憾。
中间部分用"大河涛涌""秋雾锁山"等自然景象暗喻仕途险阻。提到"獬豸"(象征公正的神兽)和"芙蓉"(象征高洁),表达了对朋友仕途顺利的祝福,也暗示自己选择退隐的矛盾——既羡慕朋友功成名就,又坚持自己的清高品格。
随后回忆去年冬天与友人团聚的快乐,对比现在"壮夫悲迟暮"的孤独。用"鸢肩"(形容直言敢谏)、"经笥"(指学问)等典故,自嘲空有学识却难施展抱负,就像战国侠客朱亥的豪情无人理解,东汉蔡邕的才华反成负累。
后半段借"牛女"(牛郎织女)自比,说不敢像传说那样执着守约,怕被人笑话。用"市虎"(谣言)、"衣蜂"(诽谤)等比喻,痛斥世道险恶。提到"叶公好龙"的典故,讽刺世人追捧虚名。
最后转向隐居生活的描写:在竹林茅屋听钟声,看雁池花开,后悔当初做官,如今只想学老农种田。结尾说如果朋友来访,只管痛快喝酒,别谈政事("徽宗"暗指朝政),在洒脱中透露出对现实的回避。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种交织的情感:病中孤寂时对友情的渴望,面对现实挫折的自我宽慰,以及退隐田园的矛盾心态。诗人用"七夕约"这个由头,把个人际遇、自然景物、历史典故巧妙串联,既有文人雅趣,又饱含人间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