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红梅在寒冬中绽放的动人景象,展现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格和诗人对它的喜爱。
开头两句写红梅的生长环境:在杂乱的荆棘丛中,紫禁城东的梅花最先感知春意。这里用"榛棘"反衬梅花的清高,用"先回"突出它的敏锐。
中间四句细腻刻画梅花的神韵:
- "仙骨换砂"说梅花像仙人点化的宝石般晶莹,"玉颜酡"形容花瓣像微醺的美人脸庞泛红
- "风前香冷"写梅香在冰霜中更显清冽,"天上根丰"暗喻它受天地精华滋养
结尾两句转入抒情:诗人自称是江南赏梅常客,忍不住要写诗赞美。这里的"不辞"二字透露出对梅花发自内心的热爱。
全诗妙在:
1. 用拟人手法让梅花有了仙姿玉貌
2. 通过对比(荆棘/梅花、寒冬/春意)强化形象
3. 最后将景物与个人经历自然结合,使咏物诗有了人情味
诗人表面写梅,实则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就像这株红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美丽与芬芳。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