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白石”和“白玉”的待遇,揭示了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其价值高低,进而引发对人性中偏见的思考。
诗的开头指出,事物因为稀少而显得珍贵,但同样因为珍贵而容易招来议论。“白石”和“白玉”本质上是同一种物质,但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普通的白石被用来制作杵臼(捣碎工具),而白玉则被用来制作彝器(贵重礼器)。这说明,人们对待普通事物往往随意,很少深思;而对待贵重事物时,却变得挑剔,甚至吹毛求疵。
诗人通过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常因为某物或某人的价值高低,而采取不同的态度?这种偏见不仅影响了我们对事物的客观评价,也可能导致不公正的行为。
最后,诗人感叹道:“以此例其凡,吁哉可知畏。”意思是,从这件事可以推及到所有类似的情况,令人感到畏惧。也就是说,我们在评价事物或人时,应该尽量保持客观,避免因价值高低而产生偏见。
这首诗词通过简单的对比,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偏见,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同事物时,应保持理性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