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描绘的是诗人面对赤壁古战场时的怀古之情,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羽扇风前故迹,洞箫声里高秋"用两个经典画面唤起历史记忆:一个是诸葛亮手持羽扇的儒将形象,一个是苏轼《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的场景。诗人站在秋风中,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这些历史片段。
后两句"怅望美人何处,江山应识重游"转入抒情。"美人"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理想或贤君,这里可能暗指周瑜这样的英雄人物。诗人怅然若失地寻找着历史人物的踪迹,而眼前的山水似乎还认得他这个故地重游的访客。
全诗妙在将个人感怀与历史沧桑融为一体。通过"羽扇""洞箫"这些典型意象,短短四句就勾勒出赤壁深厚的历史底蕴。最后用拟人化的"江山应识",让无情山水也有了记忆,更添物是人非的感慨。读来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体会到诗人细腻的怀古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