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松图

平原渺无际,淡烟晦林坰。
萧条木落候,独见双松青。
偃蹇冰霜操,蟠屈蛟龙形。
繁阴蔼晴雾,秀色凌苍冥。
上萦百尺丝,下伏千岁苓。
青牛变已久,白鹤时来停。
长风起柏末,波涛汹沧溟。
若人苏董流,术妙通仙灵。
既结岁寒友,更爱花芳馨。
采拾酿新酒,酣醉恒不醒。
因之写素影,移障南轩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平原上两棵青松的图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神话联想,传递出坚韧高洁的精神品格。

开篇用"平原渺无际"营造开阔寂寥的冬日景象,在一片落叶萧瑟中,唯有双松保持青翠,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偃蹇冰霜操"形容松树在严寒中依然挺立,用"蟠屈蛟龙形"比喻松枝盘曲如龙的姿态,赋予树木以生命力和神性。

中间部分融入神话元素:松树上缠绕着仙人的百尺丝线,树下埋藏着千年的茯苓(传说中可使人长寿的药材)。提到青牛变老、白鹤停驻的典故,暗示这里具有仙气。突然的"长风起柏末"将静态画面转为动态,松涛如海潮般汹涌,展现出震撼的自然力量。

最后点出画松之人是像苏轼、董源那样的高人,不仅画技精湛,更懂得松树的精神内涵。他酿制松花酒,醉心于这种高洁品格,因此将松树画在屏风上,让这份精神常伴左右。

全诗通过"双松"这个意象,赞颂了不畏严寒、坚守本真的品格。诗人将自然景物、神话传说和文人雅趣巧妙融合,让普通的松树既具有视觉美感,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最终升华为一种令人向往的精神象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