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修行念佛三昧的境界和体验,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妙用在幽,涉有览无”这两句,意思是说,真正的妙用(即佛法的力量)存在于深奥的幽微之处,修行者既要涉足现实世界(“有”),又要洞察虚无的本质(“无”)。这告诉我们,修行不仅仅是脱离现实,而是要在现实中领悟超越现实的智慧。
接下来,“神由昧彻,识以照粗”这两句,讲的是通过修行,心灵从最初的蒙昧逐渐变得透彻,智慧也随之增长,能够照亮原本粗糙的认知。这就像是从混沌中逐渐看清事物的本质,心灵变得更加清明。
“积微自引,因功本虚”这两句,强调了修行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微小的努力会自然而然地引导你走向更高的境界。然而,修行的根本却是“虚”,即空性。这意味着,虽然我们在修行中做了很多努力,但最终要明白,一切努力的本质是空无的,不要执着于形式。
最后,“泯彼三观,忘此毫馀”这两句,说的是在修行的最高境界中,所有的分别心(三观)都会消失,甚至连最微小的执着(毫馀)也会被遗忘。这表示修行者达到了无我、无分别的境界,超越了所有的执念和界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修行念佛三昧的过程和最终境界。它告诉我们,修行不仅仅是外在的努力,更是内心的觉悟,最终要达到无我、无分别的境界。这种境界既深邃又简单,既超越现实又包容现实,体现了佛法的智慧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