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橘二首 其二

小园一百二十树,摧坏年来成橘薪。
每到霜前悲手泽,可堪客里又尝新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面对自家小园里橘树衰败的伤感,以及漂泊在外时偶然尝到新橘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用数字"一百二十"强调橘树数量之多,但如今这些树都枯死成了柴火。"摧坏年来"暗示这些树是多年心血,如今却只能当柴烧,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后两句情感更细腻:霜降前看到枯树会触景生情,因为橘树承载着家族记忆("手泽"指先人留下的痕迹);而作为游子,偶然尝到新橘本该是开心的,却因为想起家园荒废而倍感心酸。"可堪"二字道出这种既甜蜜又苦涩的矛盾心情。

全诗妙在通过"橘"这个日常事物,把家园记忆、时光流逝、游子乡愁都串联起来。枯死的橘树如同逝去的时光,新摘的橘子又提醒着物是人非,这种对比让平凡的吃橘子场景充满了人生况味。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