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次珊馆长八十寿诗四十韵
易代乃论定,重臣董其役。
共和政体改,司存异常格。
惟兹笔削权,宾师礼数特。
觥觥尚书公,立朝昔正色。
遗臣领史局,当世重名德。
三馆扩崇规,金匮葺残籍。
考询遍故府,徵采及郡国。
袐简每启縢,献书或出壁。
蒲轮硕儒迎,兰台旧僚辟。
集思萃众长,发凡期精覈。
惟公郑重意,尤严体与则。
光烈三百年,煌煌在方策。
兴废必有徵,诬诞固当辟。
典章犹灿陈,耆彦足矜式。
开端先博蒐,继事归较画。
但虑一善遗,庶存三代直。
铅椠常躬亲,胝沫至日昃。
拭目待汗青,摅诚出忠赤。
况逢度支匮,不惜私钱斥。
纾楚几忘家,报汉惟视力。
伟哉坚贞志,文献寄一脉。
荏苒将十稔,脱稿已山积。
公登大耋年,观成心愈迫。
自来著述家,九十行半百。
条理有始终,微显兼奥赜。
良工不示璞,大匠必中墨。
贯串防抵牾,弥缝泯罅隙。
文简事或增,言雅义贵择。
是非百代公,褒贬一字得。
载笔尤兢兢,矜慎再三绎。
精金鍊乃成,箦土功弥惕。
及公桑榆景,健胜天所锡。
精神焕龙马,岁寒挺松柏。
作诗侪卫武,陈诰媲公奭。
海渊大能涵,岩电细堪析。
完斯不朽业,名山耀竹帛。
房魏谢浮荣,迁固分一席。
写官伫削牍,宾僚咸手额。
公自有千秋,此寿永无极。
现代解析
这首《赵次珊馆长八十寿诗四十韵》是一首为庆贺赵次珊八十岁大寿而作的叙事长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分析如下:
1. 主题与背景 诗歌围绕赵次珊(一位德高望重的史官)的生平贡献展开,重点歌颂他晚年主持修史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奉献精神。诗中提到,尽管朝代更迭、政治制度变化(如共和政体取代封建王朝),但赵次珊仍以"宾师"(尊贵的顾问身份)领导史馆,致力于整理国家历史文献。
2. 核心内容 - 修史的艰辛:诗中用"金匮葺残籍""蒲轮硕儒迎"等描写,说明赵次珊广泛搜集散落的史料,甚至自掏腰包("不惜私钱斥")支持工作,像修补破碎的珍宝一样整理历史。 - 治史的原则:他强调"兴废必有徵"(历史需有真实依据)、"诬诞固当辟"(杜绝虚假记载),坚持"是非百代公,褒贬一字得"的公正态度,连一个字的评价都反复推敲。 - 高龄的坚持:即使年近八十("桑榆景"指晚年),他仍像"松柏"一样精神矍铄,亲自校勘("铅椠常躬亲"),只为完成"不朽业"——让历史真实流传后世。
3. 艺术手法 - 比喻生动:如用"精金鍊乃成"比喻史料需反复锤炼,用"大匠必中墨"形容他像精准的工匠一样严谨。 - 对比衬托:通过"房魏谢浮荣,迁固分一席"(房玄龄、魏征等名臣都追求虚名,而赵次珊更愿像司马迁、班固那样专注著史),突出他的淡泊与崇高。
4. 深层意义 这首诗不仅是为一位长者祝寿,更是对"历史精神"的礼赞。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历史不是权力的装饰品,而是需要有人以生命去守护的真相。赵次珊的形象,象征着文化传承中那份"但虑一善遗"(唯恐遗漏一点善行)的敬畏之心。
现代启示 在今天信息泛滥的时代,诗中"褒贬一字得"的严谨态度尤其珍贵——无论是记录历史还是传播信息,我们都应像赵次珊一样,对真实负责,对时间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