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浯溪

知是漫郎宅,舟中闻寺钟。
小溪通正港,高石叠群峰。
绿木成春荫,荒台见古踪。
唐碑三十本,独免野苔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经过漫郎(唐代文人元结)故居时的所见所感,用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水人文画卷。

开头两句像电影开场:船行水上,忽然听见寺庙钟声,这才意识到来到了名人故居。钟声不仅点明地点,更让历史与现实瞬间连通。

中间四句用"小溪""高石""绿木""荒台"四个镜头,由近及远展开立体画卷:眼前是蜿蜒小溪连接着宽阔河道,抬头见嶙峋怪石垒成险峰,绿树投下斑驳春荫,荒废的亭台掩映其中。这些景物看似随意排列,实则暗含匠心——既有流动的溪水,又有凝固的岩石;既有鲜活的春色,又有荒废的遗迹,形成生动的时空对话。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在布满青苔的荒野中,三十块唐代碑刻奇迹般保存完好。这些石碑就像穿越时空的留言板,让后人得以触碰历史温度。诗人特意用"独免"二字,仿佛这些碑刻是被特意保存的文化密码,在岁月冲刷中倔强地留存下来。

全诗妙在把游记写成了一场古今对话:流动的船、静止的宅,新生的草木、古老的碑刻,共同构成跨越时空的风景。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白描,自然流露出对历史文脉的珍视,让读者在山水画中读出了人文厚度。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