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站在螺川(江西吉安的一个地方)远望文天祥(南宋抗元英雄,死后被封为文丞相)的坟墓时,触景生情的感慨。
前两句"六歌声断市朝空,紫盖黄旂散朔风"是说:曾经繁华的南宋朝廷已经不复存在(六歌指宫廷音乐),象征皇权的紫盖黄旗也被北风(暗指元朝)吹散了。这里用音乐停止、旗帜飘散来表现王朝覆灭的凄凉。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文天祥在厓山海战时(南宋最后一场抗元战役)还忠心耿耿地"捧日"(效忠皇帝),但到了燕京(元朝首都)就再也没机会追随皇帝了(因为南宋已经灭亡)。苍梧(传说舜帝葬于此)和杜宇(古蜀国君主,死后化为杜鹃鸟)的典故,都在渲染一种悲壮的氛围——到处都是愁云,连杜鹃鸟的叫声都像在泣血。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场景:江边的孤坟让人望眼欲穿,古老的墓碑掩映在芳草和夕阳中。这个画面既苍凉又带着几分温情,暗示虽然英雄已逝,但他的精神就像夕阳下的芳草一样,永远留存。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既表达了对文天祥的敬仰,也抒发了对故国灭亡的悲痛。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感,以及英雄虽死、精神长存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