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有同年傅景仁长短句,走笔次韵,既抵峤南,回首野处,后会之期未卜也。因锲石湘漓江上,以寓万里之思云。绍熙五年清明后二日。
影落三秋月,寒生六月霜。是谁幻出玉筼筜。乞与一枝和雪、钓漓湘。
劲切依琳馆,虚心陋草堂。笔端自有雌黄。疑是化龙蜚到、葛仙旁。
影落三秋月,寒生六月霜。是谁幻出玉筼筜。乞与一枝和雪、钓漓湘。
劲切依琳馆,虚心陋草堂。笔端自有雌黄。疑是化龙蜚到、葛仙旁。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高洁品格的坚守。全词用自然景物作比喻,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上片用"三秋月"和"六月霜"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意象开头,既点明时间流逝之快,又暗示自己内心的孤寂清冷。"玉筼筜"(一种竹子)的出现,象征着作者希望保持如竹般高洁的品格,哪怕是在遥远的漓湘之地垂钓,也要保持这份清雅。
下片继续以竹自比,"劲切"形容竹的挺拔,"虚心"展现竹的谦逊,表明自己虽然身处简陋环境,但精神世界依然丰富。"笔端自有雌黄"一句,既说自己的文章自有评判标准,也暗含对友人才华的赞赏。最后用"化龙飞仙"的想象,表达了对超脱尘世、与友人重逢的向往。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处处以竹喻人,通过描写竹子的形象,展现了作者清高孤傲的品格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语言虽然简单,但意境深远,读来能感受到作者身处异乡时,既保持气节又思念故人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