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劝农辞

两旬赤日过(平)黄梅,稻针渴水田生埃。
人情方忧去年魃,天意突回小暑雷⑴。
披蓑走劝耕䎫侣,斗柄指丁宜艺黍。
四方水旱吾不知,近与村邻纪晴雨(淮南子夏至加十五日斗指丁则小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小暑时节农民抗旱抢种的场景,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智慧。

开头两句像电影镜头:连续二十天烈日烤干了黄梅雨季的湿气,嫩绿的稻苗渴得耷拉着头,田地干裂起灰。人们正担心去年旱灾重演,突然小暑时节的雷声带来转机——这里用"突回"二字生动传递出久旱逢雨的惊喜。

诗人穿着蓑衣奔走相告,提醒农友:北斗星柄指向丁位(古人用星象判断农时),正是种黍子的好时机。最后两句很接地气:诗人说自己虽不了解天下水旱,但坚持记录着村里的晴雨变化——这种"管好眼前事"的态度,正是农耕文明沉淀的生存智慧。

全诗妙在把星象农谚、抗旱抢种这些专业事,写得像邻里拉家常般亲切。雷声与稻苗、蓑衣与星斗这些意象组合,让我们仿佛看见赤脚踩在热土上的老农,正仰头望天掐算时令的生动画面。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