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瑶轩绮构何崔嵬,
鸾歌凤吹清且哀。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高台四望同,
帝乡佳气郁葱葱。紫阁丹楼纷照曜,璧房锦殿相玲珑。
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朱轮翠盖不胜春,
叠树层楹相对起。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锦衣昼不襞,罗帏夕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为吾安宝髻,蛾眉罢花丛。狭路尘间黯将暮,
云间月色明如素。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银鞍绣毂盛繁华,
可怜今夜宿倡家。倡家少妇不须嚬,东园桃李片时春。
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华丽高台上的繁华景象,同时暗含盛极必衰的人生感慨,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1. 天上宫阙般的奢华
开篇用"瑶轩绮构""鸾歌凤吹"等词,把高台比作神仙居所。站在台上能看到长安城的御沟芳草、茂陵古树,还有长乐宫、未央宫等皇家建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里用"紫阁丹楼""璧房锦殿"等浓墨重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金碧辉煌的盛世图景。

2. 人间极致的享乐
中间部分转到世俗繁华:新开的集市商铺林立,贵族宅院鳞次栉比。贵人们乘着华美马车出游,青楼里歌舞不休,美人从早到晚梳妆打扮。这里"锦衣昼不襞,罗帏夕未空"等句,生动表现了日夜不休的奢靡生活。

3. 繁华背后的警示
最后笔锋一转:当暮色降临,月光下的鸳鸯凤凰成双成对,提醒人们珍惜美好时光。但随即点破——今夜纵情声色的权贵们,可曾看见昔日柏梁台、铜雀台(历史上著名的奢华建筑)如今只剩黄土?用"东园桃李片时春"比喻荣华富贵如昙花一现,而"生黄尘"三字给整幅华丽画卷蒙上沧桑感。

全诗像一部华丽的纪录片,先带我们俯瞰长安盛景,再拉近看人间享乐,最后镜头摇向历史废墟,提醒世人:再辉煌的宫殿终将化为尘土,与其沉迷物欲,不如珍惜真情。这种用极致奢华反衬人生无常的手法,比直接说教更有震撼力。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