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十五夜雪》描绘了一个冬夜雪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提到“封姨”和“月姊”,封姨是风神,月姊则是月亮的化身。诗人说风神不敢发怒,任由月亮陪伴游人,暗示这是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风轻月明,适合出游。
接下来,诗人提到“滕六”,这是雪神的代称。他不确定雪神从哪里来,但雪突然降临,仿佛与天上的官员在竞争这个时辰。这里用拟人手法,将雪的到来描绘成一场与天官的竞赛,增添了趣味性和神秘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莲焰”和“金波”来形容雪中的景色。雪花扑灭了莲花般的火焰,只剩下李树在雪中挺立;金色的波浪被卷尽,只剩下银白的雪覆盖大地。这些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的宁静与纯净。
最后,诗人提到“玉皇”和“尧父”。玉皇是道教中的最高神,尧父则是指古代圣君尧。诗人猜测玉皇可能是因为怜惜尧父,所以没有让元宵节下雪,已经四年了。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天意的揣测,也隐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雪夜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天意的敬畏。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雪夜的美景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